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来源:太阳能    发布时间:2025-02-08 22:58:03
产品描述: 在寒冷的冬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吸引了众多水鸟栖息,使得这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现,更是城市副中心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 绿色发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战略。去年的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副中心开始聚焦一系列关键任务,致力于在生态、建筑、产业等多个领域明显提...
下一个产品 上一个产品

详细介绍

  在寒冷的冬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吸引了众多水鸟栖息,使得这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现,更是城市副中心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体现。

  绿色发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战略。去年的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副中心开始聚焦一系列关键任务,致力于在生态、建筑、产业等多个领域明显提高“绿色含量”,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在建筑领域,北京城市副中心积极地推进建筑过程中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副中心的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在全市名列前茅,推广的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已达到21万平方米,成为行业的标杆。此外,副中心在全市率先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实施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251.1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62.68%。

  随着北京市属国企的迁入,企业新总部的建设也引领了绿色建筑的潮流。例如,北投大厦的屋顶安装了413.5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全年发电量约40万千瓦时,使用地源热泵提供的复合能源系统预计每年能减少122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节能率高达42%。不仅如此,首旅集团总部大厦也在加速建设中,预计将在今春竣工,建筑规划设计同样严格遵循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推进绿色发展,同时也代表着新动能的培育和绿色产业的崛起。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和交通设备产业已是该行业的首要细分市场,智能装备、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同样稳步发展,逐渐形成支柱产业。目前已培育出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以及10家获得碳中和认证的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日益扎实。

  在运河商务区内,绿色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绿色交易所成立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如火如荼。目前,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已纳入全国3000个绿色项目,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的交易量已突破1亿吨,五家绿色金融特色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绿色信贷占比达到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光学仪器厂则宣布启动改造,计划转型为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新的园区计划全面采用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实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电制冷”系统,以实现100%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冷供热。未来,预计该园区每年将减少1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全市首个集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商务服务的零碳园区。

  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朝着使用绿色能源的目标迈进,致力于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城市绿心的三大文化设施通过地热能等多种供热方式,使得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装机占设计热负荷的76%,将有效满足60万平方米的供暖、供冷及生活热水需求。根据统计,三大文化设施的绿色能源系统每年可减少1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降低标准煤使用量约3800吨,能源节能率可达到45%。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也得益于绿色能源,采用“地源热泵+燃气锅炉+冷水机组”的供能模式,每年可减少约22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北京环球度假区则率先实现全园区100%的绿色电力供应,变成全球上首家全绿电运营的大型主题公园,每年使用量约1亿度。

  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将绿色作为发展理念,致力于探索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径。这一理念的实施,不仅为副中心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实现“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2035年,城市副中心致力于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深入人心。能预见,一个和谐美丽的绿色发展高地正在加速成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ETC最新重要报告全面介绍全球建筑业排放状况和脱碳路径 下一篇:18款免费禁用看黄aV1